2022年12月15日-16日,“2023年
銅市場展望暨
Mysteel銅產業鏈年會”在
上海圣諾亞皇冠假日酒店盛大召開。
此次會議由
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指導單位: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江西省銅行業協會,由佛山市興海銅
鋁業有限公司、新湖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能投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無錫國開金屬資源有限公司、上海金田銅業有限公司
重慶渝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
浙江德瑞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國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會議力邀多位重磅專家、知名學者以及行業大咖對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市場前景等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剖析,助力銅產業鏈參與者提前布局2023。
16日上午,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以《“或躍在淵”》為題發表演講。
中國重新審視防疫政策;“雙循環”的驅動雙輪力有不逮。中國調整防疫政策之際,正值出口增速首現負增長、社零增速由正轉負的關口,二項數據均劍指國內外需求的同步消退。然而,在岸市場卻從2020年3月時疫情爆發之初的低點附近展開反彈,銳不可當。中國出口周期為七年一輪的中周期,并已于2021年2月見頂。這意味著經常賬戶余額相對于GDP的累積速度日趨放緩。出口周期創造宏觀流動性,也因此與中國股市周期緊密相連。
經濟短周期接近拐點,但房地產復蘇非一日之功。以房地產投資周期衡量的經濟短周期正接近其轉折點。但處于拐點的短周期仍需一劑催化因素的助力在未來一年里以開啟新一輪周期。
與此同時,美國經濟短周期正從峰值回落,但尚未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美國經濟所面臨的衰退風險。由于中美經濟東鳴西應,交錯相依,美國的宏觀波動性將通過匯率、大宗、股票和債券外溢至中國乃至全球市場。
洪灝認來,中國值此關鍵時刻開始調整疫情防控政策確乎在情理之中。外需——中國“雙循環”戰略的驅動因素之一似乎開始力有不逮。過去兩年間,盡管疫情擾動和樓市走軟,有賴于令眾多經濟學者倍感困惑、勢頭不減的強勁出口,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韌性。但今非昔比,時過境遷,美聯儲大刀闊斧的緊縮政策對中國出口需求的外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與此同時,衡量內需的社零增長10月由正轉負。如是,驅動“雙循環”戰略行穩致遠的雙輪均開始消退。如若出口、消費和投資的三駕馬車無法支撐經濟,而財政支出又因土地出讓收入下滑而吃緊,那么2023年的前景將顯得黯淡渺茫。為了驅散甚囂塵上的悲觀論調,中國重啟正當其時。
洪灝說到影響投資收益的不確定因素不一而足。其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包括:1)中國重新開放的影響2)中國房地產能以多快的速度復蘇,3)美國是否會面臨經濟衰退。
中國重新開放是契合中國漸進主義的哲學理念。同時,由于中國步步為營地“摸著石頭過河”,開放進程亦將一波三折、進退交錯。盡管世路艱險,并非坦途,但后面問題更多應不在于中國開放,而在于需要多長時間如何最有效地設法將醫療成本和潛在生命損失降至最低。
另一項不確定因素在于房地產行業將如何復蘇。我們已經見證了政策支持的“三支箭”同步發力,譬如支持開發商發債融資,引導銀行向該行業增加信貸投放,并且甚至可能為開發商股權融資提供一臂之力。
即便如此,對比當下和2014年房地產行業的境況,可以看出復蘇將是步態蹣跚而非平波穩進。當年,歷經幾輪降息和降準以及政策性銀行的再度擴表,才清理完畢“國五條”樓市調控政策下所累積的房地產庫存。因此,我們認為房地產緩慢復蘇情景的概率為4/5。
我們專有的經濟周期模型展現出傲人的預測記錄,劍指2023年上半年美國經濟衰退漸行漸近。隨著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美國的需求將逐步回落,美國的盈利增長亦將并肩下行。因此,重新開放、房地產行業的緩慢復蘇以及2023年若隱若現的美國經濟衰退共同決定了我們基準情景的收益。
如若以上任何一項不確定性好于預期,則收益將會水漲船高。任爾東
西南北風,無論我們在2022年遭遇了多少暗流險灘,眼下是時候重振旗鼓,舉步向前了。